我的3/10世纪
By Long Luo
一、30
三十年前的现在,我正要挣脱母体来到这个世上。
有时人并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所做某事的目的,也许凭着感觉会更好些,就像胎儿出世一样,是一种本能,探讨本能的目的,就像探讨鸭子的蹼为什么能游泳一样,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艰难命题,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糊涂之难在于清醒的人也要装糊涂,并从中得到释然与快乐,一般人不行,本能就不允许它们这样,我似乎还可以。
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是啊,三十而立,立什么呢?拿什么立呢?
以前写年度总结时,总觉得离30还有一段挺远的距离,一度想一直二下去,但是随着2018年新年钟声的敲响,终究还是变成了三字头,一眨眼,我已是名中年人。
三十而立,像黑暗小屋里一个做了很久的梦 三十而立,像旅途中一个睡醒即到站的明天。 可预见的悲欢却无法触摸 烂在了时光的怀抱里遍寻不回 天真的少年还在我的皮囊里聒噪 任性的情绪还时时左右着我的神经 前十年在做梦,又十年在追梦 近十年不断地将梦境代入现实 居然是真的,我翻过了三座小山 从少年走到青年,再逐渐走向中年 回头一看,仿佛一部黑白跳跃的默片 时光倏忽一瞬
我曾说,看呐, 二十五岁之后 男人的年龄穿梭似箭 小时候仰起头看到的叔伯 和我们如今仿佛年纪 他们用孱弱的身体扛起扁担挑起谷箩 仅仅为了围着灶台而转的家庭妇女有米下锅 他们似乎更苍老、更坚毅、更孔武有力 在我们心底架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 而如今,我也要被晚辈们如此仰视 只是我的双手尚嫌细嫩柔弱 我的双肩很久未曾触碰过担子 凭什么站成人字,站成港湾一泊?
二、6
我虚岁6岁上的小学一年级。
大学时,说起年龄来,比同学们普遍小2岁左右,当时还有点沾沾自喜,但后来逐渐回顾反思,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很悲剧的事情。
一来我性格就偏内向,小时候身体比较瘦弱,比起大了自己一岁的同学,容易自卑; 二来家里很穷,又没见过什么世面,认知能力不足; 三来因为自卑,怯于表达,没有利用各种活动去锻炼自己,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按照马太效应,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纠正的机会。
可以说我人生前二十多年,一直处于这种心智不健全的状态,自卑,木讷,封闭自己。以致于工作之后,花了好几年时间才逐渐克服这种自卑心理,学会如何表达,学会正视自己,学会如何和异性正常的沟通交流。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我不会再选择这么早上学,可惜人生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