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答精选: 知识篇

# 1. 在日常英语对话中有哪些细节中国人不会注意,但是外国人却觉得很重要,并可能认为中国人很无礼?

从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点:

【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个很多人忽略的大问题,比如『Please』,『Thank you』,『Sorry』,『Excuse me』等等。有些人是因为英文水平问题。能蹦单词把意思表达出来就已耗尽力气,无暇顾及礼不礼貌。有些人是因为习惯问题。平时说中文时就不太用『请』『劳驾』『谢谢』『麻烦您』等词汇,说英文就更想不到了。

于是说出的英文就会让人不舒服,虽然你并非故意。尤其是在用祈使句时,会有蛮横无礼,命令对方的感觉。 比如遇见一位外国美女,你上来就说Tell me your name! 比如你去问路,上来就说Tell me where the toilet is!

对方可能会吓一跳,以为碰上劫道的了。

要是你去银行取钱,上来就说Give me the money! 那估计直接就被警察叔叔带走了。

上面几句语法和意思都没问题,但语气太强硬直接。其实上学时我们早就学过Would you…Could you…加上Please的用法,这个谁都会,你加上去就完了。比如Excuse me, sir,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bathroom is? 对方听了也会很愿意帮忙。他给你指完路,你再说句Thank you so much.也不费什么事,皆大欢喜,多好啊。

其实这不光是国人的问题。之前听美国朋友讲过一个事,他们家亲戚做交换学生的homestay,有个北欧小姑娘来住了一段时间。小姑娘各方面都很好,英文也不错,但交流起来总是让他亲戚觉得怪怪的。后来仔细琢磨才明白,小姑娘平时说话不带please/thank you。倒不是诚心,就是没这习惯。

当然,有时候在纽约这样繁忙的大都市,有时不那么讲究这个。比如去便利店买东西,你直接说要啥也没问题。不过我去美国南方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热情,你每句话要不说个please和thank you啥的你都不好意思。

##【尊重隐私】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西方国家跟我国风俗不同,对私人问题比较介意。如果不是特别熟的朋友,你最好别问人家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make/earn? Where do you live? Are you married?

而且当对方尴尬地回了句No, I’m single.之后,也别像过年回家碰到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样追问Why aren’t you married?

估计你再往下说就是You are so old. You’ll die alone.

有时宗教信仰问题也要小心,别直接问人家Do you believe in God?

当然,如果真的要问年龄,有个鸡贼的小办法:

你可以介绍中国有跟西方不同的Zodiac,我们12年一周期,对应各种动物,每种动物代表独特的性格和命运。神秘的东方Zodiac比西方星座Zodiac还准。你要不要算算?不不,不用告诉我你哪年出生。这有个表格,查查你对应哪种动物告诉我就行。我给你预测你的命运。

不过毕竟年龄是人家的隐私,上面的办法仅供参考,不推荐使用。

【措辞不当】

直接举例吧:

  1. 之前有这么一个段子,说上英语课时某同学被老师提问,但他没听清问题,于是大喊了一声: 『What’s your problem?』老师懵了…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有什么毛病?』你跟老师这么说话,老师最多生生气。如果你在纽约哈林区或者『我们有事从不打911』的德州这么说话,可能就要挨打了。

  1. 另一个真实案例是某留学生在国外,有个大姐走上前来说了句『Excuse me』,他回头甩出一句『What do you want?』结果大姐吓跑了。

这跟上面例子一样,都是因为措辞不当而导致的无心之失。『What do you want?』差不多就是『你想嘎哈?/你想咋地?』不用说在外国,你要在东北跟人这么说话,也肯定得打起来。

  1.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朋友想说『Let’s be quiet』结果说成了『Shut up』。 上面三个例子一看就知道是威胁/挑衅的意味。有些常用说法也会出现这样的误会,但你可能不知道。 比如之前一个北美的粉丝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午夜,她一位英语特别糟糕的朋友从KTV出门时被两个越南人撞到,她朋友说Be careful。结果对方瞪着他拔出了刀子。其实他想说的是『小心』Watch out,结果说成了带有威胁意味(至少对方是这样感受的)的『你给我小心点』(You’d better)Be careful。 他说错了吗?其实也没有。但在当时的情景下,用be careful确实可能会引起冲突。 如果你去网上搜索be careful或者you’d better be careful会看到这样的例句 『looking with an angry countenance over his desk, said, ’You had better be careful, Sir.』 『And everybody, every Republican or Democrat, had better be careful, because we are mad as hell』 『he received an anonymous warning: ” You’d better be careful. “』 在这些例句的语境中,be careful不是善意的提示,不是温柔的嘱咐,而是威胁。然后你就明白了:啊!be careful确实可能让对方觉得你要干架啊。 同理,You’d better这种说法也要注意,别造成误会。

【对人称呼】

之前参加过几次国外电影发布会和访谈的活动。遇到过几次尴尬场面。比如有人跟马特达蒙说Hello Mark Demon! 有人跟快银Evan(音似埃文) Peters说Mr. YiWan!  有人跟西蒙聚聚Simon Pegg叫Ximeng Pig! 至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老师这样复杂的名字,念错的就更多了。 虽然是小事,但是念错名字确实会让对方感觉到不受尊重。 还有个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名姓的混淆。比如对方说『Hi, I’ m Bob.』你说『Hi, Mr.Bob』,这就很怪了。当然称呼还包括头衔,比如史密斯老师,你要是说Teahcer Smith就不对了(有人会解释说多年前是可以这么叫的,初中教科书上没写错!但现在已经不这么叫了,要说就说Mr. Smith或者Miss Smith)

【冒犯对方】

国内很多朋友平时张口闭口『阿三』『鬼子』『老黑』『老墨』,出了国一定要注意可别这么说。而且不要因为听了很多嘻哈和饶舌歌曲就觉得可以对黑人朋友以N-word相称来表示亲切。这词基本只能在黑人和黑人之间使用。乱用会惹祸的,万一对方有枪呢(此处为开玩笑)。 还有一些平时说惯了的词也要小心,比如fat,ugly,retarded,slow等。这些都非常有冒犯性。

之前美国有个新闻,一个学生家长说另一个家长的孩子跑得慢,结果不小心用了slow这个词『Your kid is slow』。结果对方恼羞成怒,闹到学校,后来又闹到警察局。都是因为slow这个词也有『脑子慢/白痴』的意思。

【粗口脏话】

有些人平时说得最溜的不是日常对话,而是粗口。于是觉得跟外国人交流时可以用粗口来打开僵局。或者因为确实不会说别的,只好时不时蹦出一句Shit! Fxxk!来假装自己口语流利。

这样确实有可能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爆粗是好玩的事,反而会觉得你不礼貌,尤其在你跟对方还不熟的情况下。所以不要贸贸然就把口头禅甩出来。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先正常聊天,聊嗨了之后,如果对方开心得爆了粗。你再跟着爆粗。然后就其乐融融了。 还要注意,有女性在场时,最好别爆粗,除非你们特别熟,或者对方也是满嘴口头禅。 有小孩在场时,绝对不可以爆粗。

如果你忍不住,可以用委婉语,比如What the heck! / Freaking/Frigging/Frakking/Holy cow!等等。 如果真的一时走嘴爆了粗口也可以补救。比如: What the f…falalalalalalalala 哦对了,看到可爱的外国小朋友,千万别像国内的大爷大妈一样冲过去,扒掉孩子的裤子,弹人家小鸡鸡。家长会报警的。

【不雅词汇】

这里说的不雅词汇跟上面的粗口不同,是本身可能并没有问题,但在某些场合不适合说的词汇。 比如上厕所。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能直接说I wan to take a shit. 太不文明,太不得体了。 而且toilet这个词也要尽量避免使用。英语里为了避免直接说这种屎尿屁的内容,发明了无数的委婉语和委婉说法。什么Wash my hands. / Power my nose. / Fix my hair./ Sing a song. / 比如,你在席间想上厕所,就说Please excuse me for a moment.就行了。

最后补充两个,如果拒绝别人的好意时,尽量不要直接说No.

比如有人问你想吃点什么想喝点什么时,你可以说I’m good. Thanks. 这里的I’m good不是我很好,而是我就不用了。如果要说No也可以把这些都加上:No, thanks. I’m good.

还有就是说话时保持一定距离,也不要随便上来就拍人肩膀,搂人脖子。虽然很多西方人热情主动,喜欢拥抱。但也有非常多的西方人是特别反感身体接触的。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 谷大,不出国如何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语言环境很重要,但没有语言环境也不是练不了口语。 比如我,2015年才第一次出国,英语都是在国内自己练的。 我认识且敬佩的英文高手里,也有不少跟我一样没出过国,纯靠自学成才。 当然,这样练很辛苦。就像在柏油马路上打滚学游泳,肯定比在国外的大海鱼塘里练费劲得多。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最早练口语是在英语角。 作为一名00后,我第一次去英语角是在90年代末。那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 哦不好意思扯远了。咱们直接说步骤吧。

步骤1【基础准备】

先有基础词汇和句式。 <词汇> 口语单词跟应试单词不一样,不能认个大概就完了,要能说得准确清楚才行。 例子: 前几天我在微博说,可以用Siri做简易的发音练习。举了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的例子。回复里不少人反馈自己的these被识别成please,ends被识别成and,violent识别不出来。那这些朋友就还需要加强练习,直到Siri能识别为止。你若识别,便是晴天。 那词汇要有多大呢?如果仅是日常扯淡,四级词汇就足够了。但得保证这些词都掌握到『耳熟/意熟/用熟』的程度,这样才能算入词汇量。说不出来的不算,写不上来的不算,听不出来的不算,一知半解的不算,不会用在句子里的不算。所以,很多人虽然过了四级,但词汇量其实也就几百。 例子: 之前有人说被推销的电话吵了回笼觉,气得骂了句『fucking!』这就说明,fuck及其衍生词并不能算入这位朋友的词汇量中。 还有些赛艇爱好者竟然说I’m exciting,显然excite及其衍生词也不能算入词汇量了。 <句式> 口语的句式也不能光是看得懂,一定要用得明白。 办法就是造句。句型就像表情包,改几个字就能换个新用法。 而且,初级的This is a pen.跟高级的Were it not for you, I wouldn’t have achieved so much.难度差不多。 为啥?因为口语有个好处,就是用嘴撸。熟能生巧。只要你明白放在什么语境用,知道该换那些词,就够了。 又不是为了国内考试的语法选择题,你甚至不需要了解第二句是如何分段虚拟如何倒装省略的,会换词就行。 This is a pen.你会造句This is an apple. 第二句也是一样。可以造Were it not for me, you wouldn’t have passed the exam. 换个时态你都没问题:Were it not for him, I would not be here. 其实虚拟语气并不难,是被老师给教难了。之前我发过一个视频,里面7岁小朋友都会用If…I would…的虚拟句式。 只要你明白句子的意思,又有词汇可替换,就足够了。 等你的词汇句式积累多了,还要注意, 除了是首相的Humpy,没有多少人会在口语中拽长句和生僻词。要简洁明了。

步骤2【听力浸泡】

作为一名00后,我上中学时(也就是90年代)那阵子特别流行各种“名人经典演讲合集”。当时老师和培训机构都强烈推荐,让大家去听去背,练口语。但我在这里要恳切地告诉大家:不要去买不要去背。因为耗时耗力而且用处不大。我当年也当年也买过听过练过背过很多演讲,最后却几乎没有几句能用在口语里的(其实我也不推荐在写作里用名人名言,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除非用来写段子,比如Foreskin and seven balls ago… 口语和写作是输出,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大量听和读的输入,很难做到。与其投机取巧敷衍着学十年英文结果四六级都过不去。还不如好好去听好好去读,有个一年半载就能谈笑风生了。我推荐用阅读突破写作,用听力突破口语的方法。写作真正提高需要几百万字的阅读。口语提升也得成百上千小时的听力积累。 听力素材可以是英美剧和电影和新闻,因为很多人喜欢这些内容。但从效果的角度来讲,我更推荐各种podcast聊天节目。 跟我们小时候听的电台节目一样,主持人跟嘉宾和听众互动,随意亲切地拉拉家常。这才是离真正口语情景最接近的形式。而且每档节目都有一个固定的大主题,每期节目都围绕一个小主题,特别适合口语积累。相比而言,电视剧和电影都是按本子来的,太戏剧化。只有真人秀会接近口语一些(虽说大多也是有本子的)。 现在找资源要比我上大学时方便多了。随便一搜,podcast多得很。只要选个你喜欢的主题就行,比如体育,比如娱乐,比如科技,比如音乐,比如时尚,等等等等。如果你喜欢学术内容,那更方便。去iTunes U上找个大学课程,没事跑步时听。教授讲课时的语言和段子也很接地气。 例子: 早年一个朋友跟老公去美国。最开始口语听力都不好,很少出门,跟人交流也不多。她就是在家天天听广播,浸泡几个月之后,突然有一天『顿悟』了。练成了听力,后来也练好了口语。我这当年准备托福听力时,每天听十几个小时真题/新闻/广播节目。突击了一个多月,量变引起质变,某天猛然感觉『通了』。之后再做听力就不出错了。

步骤3【练兵千日】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浸泡,你积累了大量的句式和词汇用法,但这些都是休眠着的被动知识。要想把他们激活,变成你自己的语言,必须要练兵。 作为一名00后,我第一次去英语角是在90年代末。那时刚上高中,开始注意形象,却发现自己英文口语不咋地,很是着急。有同学说XX广场的英语角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我准备了几个话题就跑去朝圣。结果去过一次就决定:拜拜,拜拜,拜拜了。因为如果说我的口语水平以百分制衡量只有60分的话,我在英语角遇到的朋友们基本都在30分上下徘徊。 当然那次也没白去,学到练语言的重要品质:勇气。你看人家那英语说的稀碎还敢咔咔说呢,你有啥不敢的。当然如果你能听出来他们说得稀碎。说明他们的口语已经不如你了。 英语角也没啥用,那咋整呢?只能自己练了。 <描述> 我最初的玩法类似charade,随便找一样东西,在不提及其名称的情况下,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方法描述出来。比如a Canadian singer, not tall, likes to show his underwear, baby baby baby. 不必非得连成句子,能给出关键词就行。当时字典给了我很大帮助,里面对词条的描述有很多词句都是非常好用的。 <讲述> 练到逮到什么东西都能描述了,接下玩的是『讲述一件事』,比如早上出门骑车掉沟里,晚上回家在院里被狗咬什么的。这种玩法就需要大量的句式了。开始时非常流水账,跟日记差不多。后来录音给自己听,听完了把错误纠正,把不好的地方进行修改,改了之后再录再听再改。一段录音差不多两分钟,最初要反复修改一两个小时。练得多了就越来越快。最后已经不需要录音,想到什么说什么,没事儿还能往里加段子。 <辩论> 自己跟自己辩论很像是老顽童的左右互搏,又像是扣扣熊的(推荐大家找来看)。这个阶段因为要表达更深层的思想,所以需要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式。基本相当于口述托福作文。说完正方说反方,精分得特别有意思。

步骤4【偷师学艺】

自己跟自己练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能找到母语人士,还是跟他们实践最为有效。这里要强调一点,不是所有来自英语国家的人都是适合的陪练对象。你想,你身边有多少说了二十年中文的中国人依然乡音浓重口齿不清,表达思路时言辞匮乏颠三倒四的?老外也是一样。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语言习惯的老外,才算是好的扯淡partner。否则你越练越歪,还真不如自己练。 我上大学之后才初次接触到外国友人。那哥们是韩裔美国人,名校生物硕士,书香门第出身,精通好几种语言。 不过要注意不能功利性太强。上来就说你陪我练托福口语吧!这太伤人了。对方对方会感受到“原来你跟我在一起只是为了练口语!”的欺骗和心碎。 所以还是要先处朋友。我当时拉那哥们聊天的办法特别简单,喝酒。我一东北人,他一韩国裔,又都是年轻人,天天除了喝酒就是唱K。 <场景> 因为经常混在一起,所以可以练到很多场景下的用词用句。比如吃饭比如喝酒比如打游戏比如去医院比如去机场比如搞对象,以前看书或考试里接触到的场景,全都跟他练过无数遍。 但是有些场景要小心,比如银行。有次他去取钱,我看门口有运钞车,我说这玩意是不是叫Armed cash transport car。他说也可以,不过简单点就是security van。然后我俩开始聊各自听过最好玩的抢银行故事。聊了半天,发现旁边工作人员的眼神慢慢开始不对。 <主题> 有主题的聊天,属于有目的有预谋地“榨取”知识。因为每个人都有能双眼放光滔滔不绝聊上一天一夜的主题。不管是体育,政治,脱口秀,美剧电影,音乐,娱乐还是三俗片。只要你能找到对方的兴奋点就行了。可以把一个主题说透。比如你可以问,你上大学时遇到过什么好玩的老师?然后对方讲的故事就跟托福口语和听力里的口语场景差不多了。 <地道> 毕业之后认识了一个英国小伙。我俩关系很好,年纪相仿,从小喜欢的电影音乐都差不多。有次聊到《闪亮》里面Here’s Johnny! 我说这是向强尼卡森致敬。我用了pay tribute to, pay homage to,但是那哥们告诉我,其实不用那么费劲,你说a nod to就行了。 <思维> 我觉得跟老外交往最重要都收获是能帮助你培养英语思维。最早我觉得英语思维和语感都是说不清楚自己怎样成功时蒙人的概念。就像互联网思维。后来才发现不是。我在有准备有教案的情况下,一口气用英文讲两个小时课的时候,还不算真正的英语思维。直到可以跟老外天马行空一口气随便瞎扯两个小时,才算是有了真正的英语思维。也就是,你要表达的东西是脱口而出的,而不是先用中文想好,再翻译成英文的。 <温馨提示> 不管是场景,还是主题,还是随便扯淡,我建议事先要进行准备,想好今天要聊的大体方向,查出可能会涉及到的生词,琢磨自己表达的思路。而且更关键的是事后总结。就像跟心仪的异性出门逛街吃饭看电影之后,你回家要复盘一下,看看什么话说对什么话说错了一样,跟老外聊完,回来也要总结得失,自己哪里说得不够好,对方哪里说得特别棒,又学到哪些词的地道用法等等。这样进步会比较快一些。

步骤5【展示】

对于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成就感都非常重要。如果你苦练多年,无人知晓。那特么不是白练了。 所以我当年只有逮到机会就要展示一下。比如大学时,不管是英语精读泛读还是听力口语课。只要老师提问,我就像老友记Monica跳起来举手。经常是我跟外教俩人一聊聊一个多小时。 我建议你也寻找并抓住机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不管是聊天还是演讲,秀出来你苦练而成的口语功力给大家看。 那感觉,特别酸爽。你也有动力继续练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