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答精选: 褚明宇

1. 褚老师经历过人生最低谷吗?你信命信风水吗?


褚老师经历过人生最低谷吗?你信命信风水吗?未来哪些行业有赚钱机会?

我是一个挺迷信的人。

比如我一直坚信好事一旦说出来肯定会泡汤。写了一篇感觉很好的论文,投出去千万别到处说,尤其是不能说「感觉不错,这篇估计要中」之类的话——说要中肯定中不了,不管你理论多牛逼实验多周到结果多惊人文笔多流畅,一定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漏子。

比如你认识了一个美女,感觉特好约她周末出来吃晚饭,而且她居然答应了。你千万别一高兴就跟同宿舍的哥们儿汇报战果,一旦说了,你瞧着吧,就在礼拜六约好的时间前你一定会收到美女的微信,说哎呀抱歉我有事来不了了咱们以后再约吧。

比如我一直有一个强迫症,在街上走路碰到井盖一定要从井盖上踩过去,有时候就算井盖在马路的中间而马路上有车,我还是会忍不住冒险去踩那个井盖,最糟糕的是如果路上连着有好几个井盖而且位置还忽左忽右,在旁观者眼里我一定看起来像个疯子。

忘了一个细节,我不仅要踩到井盖,而且必须是踩井盖的左半边。如果不是这样,我会觉得很不吉利。

我类似的迷信还有好多,比如做一件重要的大事之前不能理发,比如不能拿自己珍惜的人或东西的名字当密码,比如……

作为一个学物理的「科学工作者」,我当然知道这些绝不是什么理性的举动,当然,更毫无科学依据可言,用你的话说,我的各种迷信纯属——脑残。

可是,我还是不敢把好事提前说出来,我还是会忍不住去踩井盖。

我想说的是,我不信风水,可是我很能理解那些信风水的朋友,以及风水能够给人带来的安慰——生活中不确定的东西太多,而每个人又都渴望得到确定的答案,希望自己能为改变不能改变的命运做点儿什么,如果能踩井盖给自己带来点儿好运气,如果把卧室里的床换个位置就会事业上升走桃花运之类的,我想谁都会有难以拒绝的时候吧。

而且,比起踩井盖来说,风水也许还更靠谱一点。

先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吧,你没法说服一个信风水的人。

单从这一点上看,风水这东西很像中医,一个人一旦信了中医,不管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或者采取什么冷招数想说服他都基本没戏。

但是,我想说的是:风水跟中医太不一样了!

鲁迅老师说过:「中医不过是一些有意无意的骗子。」风水师不是什么「有意无意」的骗子,这帮人无一例外都是有意的骗子。

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一个中国人要是生病了,你只有一个选择——看中医。说句公道话,虽然中医癌症心脏病肝炎肺炎还有各种传染病什么的大病小病都治不了,但是你得了感冒让你退个烧出个汗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不能说完全没用。我相信古时候的中医很多还是真心想给病人治病的,问题不是缺德,而是无知。

现代的中医则是另外一回事。前一段一个傻逼中医假装提问想跟我叫板,我写了一篇长文讲解了中医的问题,有空你看看吧,我就不在这儿重复了。

简单说吧,现代的中医都缺德。

中医属于那种过去有过用,后来被更有用的替代了的东西。而风水则不同,风水属于那种以前就没用,现在也没用,以后也不会有用的彻头彻尾的骗局。

风水师都是骗子,但是——他们没中医那么缺德。

因为风水不杀人。

风水造成的损失顶多像你问题里说的,买坟地的时候花点儿冤枉钱之类的,除了让一些弱智自愿破财以外对当事人基本无害,作为一种智商罚款,我觉得对社会总的来说还有好处。

从更深一层看,风水师提供的其实是一种有极大市场需求的服务。你说风水师是卖什么的?卖「风水」的?错!

风水师是卖「希望」的。

你想职场得意、生意发达、家庭幸福、孩子上名校,哪件事不都是需要费了大劲才能实现的?现在有人跟你说,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你只需要把家里的家具重新摆一摆就万事大吉了——这得多有吸引力啊!要是真有这样的好事,我也会马上掏腰包。

从这个角度来看,风水师跟网上那些卖「财富自由、年薪百万」秘籍的所谓「知识付费」骗子其实没什么差别,套路都是说只要你花点儿钱,就能迎来人生转折,梦想成真。

再往深一层看,风水师其实比卖「财富自由」的还要高明一些,那些成功秘籍骗了你的钱之后还是让你自己去努力去瞎费劲。但是你知道吗,决定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机遇——是那些偶然的、不受你控制的东西。

我想其实每个人心里都隐隐地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去为风水、烧香这样的虚幻的东西付费。像你说的,越是成功的明星、商人就越容易信风水,因为这类人最清楚,自己的成功来得莫名其妙。

风水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成功主要靠运气这个真理。牛逼!

中医骗了你的钱把你害死,卖财富自由的骗了你的钱让你瞎忙,只有风水师,骗了你的钱就基本没事儿了。

还是风水好哇!

马云说:我对钱不感兴趣。

华罗庚老爷爷说:兴趣是天才的钥匙。

你说这跟挣钱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我从两方面给你讲讲啊。

第一方面,华罗庚老爷爷的意思是,你要是想在某一方面成为「天才」——比如说挣钱的天才——你必须得对挣钱有兴趣。你很难想象一个对钢琴毫无兴趣的人会成为钢琴大师,或者一个对美女毫无兴趣的人会成为泡妞搭讪大师,或者一个对手机毫无兴趣的人会创业做出牛逼的手机。

同样,你也很难遇到一个真正对钱没兴趣的人会成为挣钱的高手。暴一回隐私吧,去年一个伦敦的猎头找过我,问我对纽约一家对冲基金感不感兴趣。说实话,我跟钱没仇——我知道对冲基金的收入要远高于我现在这点工资,而且很多以前纽约的同事都陆续跳槽去做了金融,当年也有不少猎头找过我——但是我一直也没迈出这一步。

我自我剖析了一下,找出了三个理由:一我这人懒,不喜欢交易台上的快节奏;第二我有拖延症,有一次都答应了 D. E. Shaw 电话面试可一直拖着没准备,后来找了个借口给推掉了;三我太怀旧,总有点儿舍不得我干了十几年的这个领域和这家公司。

不过这一次我居然满口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而且如期参加了电话面试。

这应该是好奇心弄的吧,更准确地说,是一部电视剧弄的。这家对冲基金叫 Point72,面试我的是他们新成立不久的量化对冲部门 Cubist。碰巧地是,去年那个猎头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热心地追一部叫《亿万》的美剧,而《亿万》里男主人公的原型正好就是 Point72 的创办人、老板 Steven A. Cohen。

显然,面试没有成功,要不然我怎么还会坐在这儿吭哧吭哧地回答问题呢?

那个猎头好像还是不死心,后来又找了一些其他的对冲基金的机会——都跟《亿万》无关——我都一一拒绝了。不过他倒是给了我一个有意思的反馈,他说跟我聊过的那个 Cubist 投资人说,我最让他担心的一点是「他看不到我对钱的热情」。

你瞧,我就是因为对钱缺乏热情而错失了一个发财、跟明星投资人一起的工作的机会和谈资。

所以在挣钱这件事上,我建议你听华罗庚的别听马云的——兴趣是挣钱的钥匙。

但是,这件事还有另外一面。

不管你对什么有兴趣,如果你真能做到极致做成个天才,那钱往往不是问题。不是说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就是收破烂收成了上海破烂大王什么的也照样能发财,各行各业的「状元」都不会差钱。

马云是电商状元,他当然可以这么说。

但这就是马云不地道的地方了。当你给别人建议选择该做什么的时候,你不能假定大家都会成为状元,建筑在这样假设上的讨论都是无意义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个靠谱的、善良的老师——比如褚老师——会让你考虑在某个领域混得中等的人是什么收入水品。

这就像教人搭讪,如果那个老师假定学生都长得像金城武家境都像王思聪,那这人的话毫无参考价值。有价值的建议应该是假定你是一个普通人,然后给你一些诚恳、有效的泡妞建议。

最后,你看过美国电影《毕业生》吗?达斯丁霍夫曼的经典作。记得有一场戏,他的一个好象是叔叔什么的人对于什么行业能挣钱有一个不容怀疑的建议:

塑料。

2. 如何度过低谷期?


褚老师好,知道您一贯讨厌鸡汤,揭露鸡汤,最近自己“运气”很不好,事事都不顺,用老话说就是“喝凉水都塞牙”。 我想问的是,这种状态在“科学”上是否真实存在?又应该如何面对、度过呢?或者随便聊聊吧,什么都好。

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哈哈可见我对这家公司的热爱,但是这家公司内部的一个常用说法我一直觉得很疑惑。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公司呢,一贯很注重「创新」。注意,很多时候有人跟你提「创新」,只不过是一个时髦的说法而已,跟鸡汤没什么实质区别,背后完全没有任何事实支撑。不信你问他,你说你创新,那咱们怎么来测量呢?

两家企业都标榜自己创新,你怎么判断哪家更创新,哪家是骗子哪家不是呢?

作为一个理工男,我的答案永远是——用数据说话!

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看这家公司专利的数目。更严格地说,你不仅要看专利的总数,还要看每一年新增加的专利数目。

这就像你想搞清你男朋友的经济状况,知道他到目前的存款数目当然重要,但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他最近几年的年收入情况,如果他一年比一年钱少或者从去年开始失业了,那就算有几十万存款也不行啊是不是?

华为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不管是从专利总数还是近几年每年新增的专利数来说,华为都算是一家相当「创新」的公司。

不过有一点很多人弄错了,我在网上不只一次地看到有人说什么华为专利数世界第一之类的,有一次我去见一个客户(一个国企老总),他也是信誓旦旦地跟我这么说的。

抱歉,他弄错了。

华为的专利数、以及这几年每年新增的专利数,远远排不到世界第一。

那世界第一是谁呢?

哈哈就是我上班的这家公司,不仅二〇一八年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很多年世界第一了。

好吧本来不是想厚脸皮歌颂我厂的,我是想批评我厂的一个用词。

我长不是注重创新注重专利吗?一个鼓励员工创新的机制就是,你累计每发四个专利就给你发一笔可观的奖金,然后发你一个奖状,奖状上写着:

恭喜你,你进入了第x个 “plateau”!

比如你发了第四个专利,那就进入了第一个“plateau”,累计发到了第三十二个专利,那您就是第八个 “plateau”。

Plateau ——平台期。

多么很令人沮丧的一个词啊!

我知道用「平台期」来描述你今后的三个专利都不会有什么奖金奖状这个状态其实很准确,但是作为一个激励员工的奖状上的用词,我还是觉得实在很令人丧气。

你说的「低谷期」,其实就是某种——plateau——平台期。

而且,这通常是一种最好的平台期!

最糟糕的一种平台期不是处于真正低谷的平台,而是处于一个小山顶上的平台!你往四面一看,我操每条路都是下坡路。

如何面对、度过这种状态,下面是一篇收在《升维》里的文章《人生是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至于为什么 “plateau” —— 「平台期」会这么令人沮丧,到底什么会让你觉得「幸福」,后面再送你一篇我很喜欢的旧文。

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正处于真正的低谷,幸福感马上就要来了!

恭喜!
          
人生是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

应用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里有个常用分支叫:Optimization,中文翻译好象是:最优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一个连续函数上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对于无约束的优化问题,如果函数是二次可微的话,可以通过找到目标函数梯度为零的那些点来解决此优化问题,这些点被称为「鞍点」。有约束条件的约束问题常常可以通过拉格朗日乘数转化为非约束问题。​

如果目标函数在我们所关心的区域中是凸函数的话,那么任何局部最小解也是全局最优解。​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严格地说这个例子是一个求最大值的问题,这个函数也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凸函数——不是向下凸而是向上凸,为简单起见就不纠结了)。

凸函数 | center

但是,如果​一个函数是非凸的,那事情就麻烦了,因为你可能找到了一个极值,但这只是一个局部极值而不是全局极值——用数学老师的话说,你「陷入」了一个局部极值。​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局部极值问题 | center

陷入了一个局部极值——这就是你现在所处的状况。

你看啊,首先你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然后大学毕业你没做枯燥而危险的化学,而是找了一份应该不错的办公室工作,再然后又有领导器重你派你去了英国工作,工资高又长了见识——到目前为止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往上走。

打个比方啊,就好比爬山,你从山谷里开始往上爬,每一步都选择往上走,爬着爬着发现你已经站在了山顶。但不幸地是,你发现你所在的山顶并不是最高的山顶,你能看见周围还有很多比你的山顶高的山顶,有的还高得多。

更不幸的是,你环顾四周发现你下一步无论怎么走都是下坡——因为你已经站在小山顶上了。

你瞧,这就是你焦虑的根本:人生是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而你正处于一个鞍点。

那这问题有解吗?当然有。

一个经典的非凸优化问题的解法叫:“Simulated Annealing”——模拟退火。虽然模拟退火在你人生中直接实现起来不那么容易,但是这个算法的精神咱们还是可以借鉴的。以下一段抄自维基百科:

模拟退火来自冶金学的专有名词退火。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后再经特定速率冷却,目的是增大晶粒的体积,并且减少晶格中的缺陷。材料中的原子原来会停留在使内能有局部最小值的位置,加热使能量变大,原子会离开原来位置,而随机在其他位置中移动。

你瞧,关键是你得「加热」然后「离开原来的位置」——说白了,你不能站在现在的小山头上发呆和焦虑,患得患失只能让你永远在这个鞍点上待下去。

好吧,鸡汤讲完了。

下面是褚老师的真实建议:

说实话,就在现在这山头上呆着也不错,至少这是一个已知的最高点。尤其是你说你「得到的所有无论学历还是机会还是高薪都跟实力不怎么匹配」——这不是什么坏事,恰恰相反,这绝对是件求之不得件好事。你知道吗?大部分人焦虑的原因跟你是反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鸡汤有害健康,很多人都是鸡汤看多了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远离鸡汤,别折腾,珍惜你现在拥有的。褚老师不是说吗:我未曾珍惜的,我不再拥有。他经常说的另一句话是:放弃幻想,轻装前进。

听褚老师的吧,没错儿。

肌肉男神啊:褚老师,我今年27周岁,gay已出柜,普通二本工科毕业,在长春市某能源央企工作三年半,年收入到手十万(含公积金和各类奖金)。对工作不太满意:1、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太差,也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2、以后升任管理岗位机会渺茫,未来的收入增幅很小。3、体制内大锅饭,干不干都一样,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清闲的日子。4、从事的技术类型太狭窄,积累的经验没法跳槽,也担心体制崩塌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有打算重回校园读研,但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也想考法律职业资格证、注会证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去年做过心理咨询,也许是大夫接触的同性恋太少,她建议我组建家庭后就不会总想着折腾了,但我不可能去坑害无辜女孩,爸妈也坚决反对骗婚,我相信褚老师,还望您解答:一、现在才考研会不会太晚了,还是直接换个行业重新开始呢?二、只因不开心就放弃现在的工作,会不会太任性了,您说生活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三、如果维持现状,大把的空闲时间怎么利用起来?四、大城市的同性恋生存空间会不会有改善呢?问题有点多,先谢谢您了。

你问题里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您说生活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跟你其他更具体的问题——比如「现在才考研会不会太晚了」——相比,「生活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这个也许是你不经意问出来的一句话好像很虚很鸡汤,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鸡汤」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你问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问题有点儿鸡汤,但是我要告诉你的答案一点儿不鸡汤,不仅不鸡汤,而且有点儿「科学」。

到底是什么让人感到幸福?

一个常见的答案是:财富。

前一段儿不是还流行过这样的段子吗?版本有很多,但基本句型都类似,大意是:我原来以为财富能带来幸福,发财了以后我才发现财富的确能带来幸福。

重复这句话的无一例外都是意淫的屌丝。

关于幸福的书很多,但大都是毫无数据支撑主观臆想出来的鸡汤,通常你只需要看看题目就够恶心了,什么《幸福的艺术》、《幸福计划:为什么我花了一年时间早起唱歌、打扫壁橱……》、《活在当下的力量》、《正面思维的力量》、《幸福的七个原则》……

上面这几本书都不是我编造的,而是美国著名读书网站 “goodreads” 上关于「幸福」排名最靠前的书!看来啊咪蒙们不仅在中国有市场,在美国也畅销得很。

我看过的唯一一本靠谱的关于幸福的书,就叫《幸福》,当年上过《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这本书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从头到尾都坚持用数据说话,逐一用数据检验了关于幸福的几个常见的「假说」。

其中第一个假说就是:财富使人幸福。

书中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一个大规模的问卷,每个受试者回答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用于测量你当时的快乐、幸福程度。除此之外,有关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区、受教育程度、收入、财富净值、以及生活状况等等的一系列数据也被采集了下来。

第一个被数据证伪的假设就是:财富使人幸福。从统计上看,一个人觉得幸福还是不幸福跟钱基本没有相关性——有钱人不会觉得更幸福,也不会像很多白左意淫的那样,觉得更不幸福。

其实这个假设很好被推翻,连统计都不用。你想啊,你现在拥有的绝对财富——你拥有的货币、房子、汽车、手机、奢侈品什么的比你父母那一代的所谓高干都多多了吧?你觉得自己比他们当年幸福吗?

你说,那相对财富呢?当年高干没你现在富,可是他比当时周围的人富有、社会地位更高,所以他觉得幸福——是相对财富使人感到幸福。

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假说,俗话说「幸福是你有吃的时候,看到邻居家吃不上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抱歉,这是《幸福》这本书里被检测而否定的第二个关于幸福的假说。经济、社会地位高也不能让你觉得幸福。

美国墨西哥移民是经济、社会地位最低的一帮人了。二〇〇六年夏天,我和李葆春老师都在芝加哥实习,李老师勤俭节约为省房租,那年暑假住在了一个全是墨西哥人的小区,有一天我下班去找他玩儿,说实话开车进小区的时候还挺害怕的,没想到一进小区里面,忽然柳暗花明,停车场上一帮老莫正载歌载舞地烧烤呢!

墨西哥人要说比李老师和我这样的名校博士相对财富、地位要低不少,但我没看出来有任何迹象他们比我们觉得更不幸福。

问卷统计数字也证实了这一点,经济、社会地位高地跟人的幸福感没有相关性。有得是高官、华尔街精英想不开自杀的,也有得是进城民工幸福感满满的。

书中还一一检测了其他一系列假说,比如信教从统计上讲不能让你觉得更幸福等等,我在这儿就不罗嗦了。

那到底是什么让人幸福呢?

我直接说答案吧:是「变化」!准确的说,是你对今后几年自己生活变化的预期。

这个结论有两点值得强调。

第一是「变化」。如果你现在很富有、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你觉得已经到了人生顶点,两年后还是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很幸福,如果你觉得往前看全是下坡路,你还很可能会觉得抑郁。

不是你的绝对财富,也不是你在社会中的相对位置,而是这两个量的变化——delta, 才是幸福与不幸福的根本。这完美解释了前两个假设为什么不成立的原因。

第二是「预期」。你并不需要真的两年后变得很有钱才会觉得幸福,你只要「觉得」自己在走上坡路在进步,只要你相信自己两年后会比现在富有就会觉得幸福。

注意,你的问题里说的「幸福感」这个词很关键,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属于心理、主观上的东西,不存在所谓「客观」——别人看起来——的幸福。

要不然,你怎么能解释跳楼的华尔街大款呢?你说我要是有你这么多钱,就算亏了点儿,也觉得不会跳楼。问题就是,他幸福不幸福是他自己的感受,你无法替他判断。

那些唱歌跳舞的墨西哥人也是一样,他们觉得自己偷渡到了美国,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苦干几年后就能过上比现在好得多的日子——对今后几年自己生活变化的预期是上升的,这就足够了!

不用说美国的墨西哥人,就看看咱们自己,你想一想,自己最快乐、幸福的时刻都有哪些?是不是刚刚拿到大学录取,刚刚跟一个喜欢的人搭上,刚刚开始工作的那时候最幸福?

这些时候都是你觉得人生在变化的时刻,都是你觉得你会变得更好的时刻。

其实「对今后几年自己生活变化的预期」这句话还是太罗嗦了,是「希望」使人幸福。

您说生活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答案是变化,是希望。

你问了四个问题:一、现在才考研会不会太晚了,还是直接换个行业重新开始呢?二、只因不开心就放弃现在的工作,会不会太任性了,您说生活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三、如果维持现状,大把的空闲时间怎么利用起来?四、大城市的同性恋生存空间会不会有改善呢?问题有点多,先谢谢您了。

你所有的纠结就在于,你已经感觉到今后几年你将会毫无变化,人生毫无上升的可能,不管是事业还是感情。

我就不一一回答你的问题了,像我上面说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解决:你需要的是变化,给自己制造一个变化的可能,几年后究竟会不会成功不重要,只要你现在有了变化的希望,你就会充满幸福感。

哦对了,那本书里的问卷还有两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个是,你觉得现在的收入够用吗?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还是中产,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够用。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觉得不够用,那多少收入就够用了呢?

有趣的是,不管是年薪一万的十万的还是年薪百万的,给出的答案都差不多是他现在收入的两倍。

哈哈不信你问问自己?